今天,是歼10飞机的19岁生日。1998年3月23日,歼10首飞成功。这是我国第一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先进战斗机,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从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制的里程碑式的跨越。随着歼10飞机的研制定型和装备部队,我国形成了一整套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设计技术,并为后续国产新型战斗机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今天,也是一年前逝世的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生日。这不是巧合,而是一位老人用生命对航空事业的深情表白和热情礼赞。19年前的今天,随歼10首飞而潸然泪下的宋文骢激动地宣布“以后我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!”
八十余年风雨人生,六十多载春秋风华,宋文骢把全部智慧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,为祖国航空工业发展披肝沥胆、鞠躬尽瘁。从年少时目睹旧中国的满目疮痍,到共和国成立后见证我国航空事业的艰难崛起,60多年来,宋文骢和无数无私奉献的航空人默默耕耘,换来了中国国产先进战机的翱翔蓝天。国之重器,生命铸之。以身许国,无怨无悔。航空人矢志报国的情怀和初心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熠熠生辉。
歼10项目的成功,开启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的历史进程,其成功不仅仅在于项目本身,而且还在于锻造出了一种精神。
宋文骢带领歼10项目团队从方案设计到结构材料,从技术标准到专业设置,从工艺生产到成品研制,处处都以自主创新为根本,采用集总体、气动、飞控为一体的综合/优化设计方法,体现出超常的技术创新。
在一无技术、二没设备、三缺经费的条件下,歼10研制团队立足实际,创建新专业,建立新体系;在陡峭的技术跨度与薄弱的工业基础的矛盾挑战中,直面困难,锲而不舍,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,最终打造出了“大国重器”,彰显出超常的严谨求实。
歼10飞机是涉及100多个参研单位、20多个部委和行业的国家重点工程。针对新一代战机的研制特点,宋文骢带领项目团队大胆地进行管理创新,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飞机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和措施,表现出超常的协同攻坚。
在全体参研人员不断面对成与败的考验中,在试飞员不断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中,歼10终于获得了成功。成功背后,充满了曲折艰辛的历程和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。歼10试飞总师周自全因工作操劳奔波曾被医院下过病危通知,而成飞总经理杨宝树以及肖党生、袁承昌等人更因工作而忽略了身体,被病魔夺去了生命。歼10直上云霄,昭示出航空人超常的拼搏奉献。
龙腾东方寄壮志,歼10飞机承载了以宋文骢为代表的航空人的报国壮志,其成功研制,推动了我国整个航空工业的技术进步,航空工业迎来了新纪元。这些年来,歼10战机已研发出了系列机型,并成为中国空海军的主战装备之一。新机型横空出世,航空产品谱系不断发展壮大。中国航空工业在取得歼10研制成功的同时,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航空科研队伍,并且成功地完成了新老交替,使我们的队伍生生不息,不断壮大。航空人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,拼搏奋进在中国制造、自主创新的征途中,中国航空工业佳音频传,新的型号井喷般出现,不断震惊着世界的目光。
斯人已逝,风范长存。新一代武器装备研制的重任,历史地落到了年轻一代人的肩上,更需要我们励精图治,勇于创新,去攀登新的高峰。“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,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”,宋文骢和歼10首飞已被铭刻在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光荣记忆中。不忘历史,不忘初心,新一代航空人正昂首阔步,谱写新的华章。当前,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,航空工业作为大国争雄的战略产业,肩负着更加神圣而光荣的使命。“中国梦”,“强军梦”,指引新一代航空人沿着宋文骢等老一辈的足迹,奋力前行,永不停歇!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